我家娃过的就是四等暑假,那又怎么样?

2023-07-31 14:14:36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妈。

这个社会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实现更好的驱动,这个客观事实我知道。但暑假也要制造鄙视链,划等级,真是开了眼界。

前几天,看到小红书上有人把小孩暑假分成三六九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一等暑假

是去英美名校参加游学夏令营,可以参加机构的,也可以爸妈带着去。

朋友圈配文:带你来我的母校看看。

二等暑假

是参加各种体育夏令营,冲浪,帆船,冰球。

朋友圈配文:冲吧,少年的肆意人生!

三等暑假

在家刷 PET,小托福,奥数……上语数外提高班,为新学期弯道超车做准备。

朋友圈配文:辛苦付出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四等暑假

带着小孩国内耍,各种地儿逛一逛。

朋友圈配文:今天的酒店房间可真大。

▲ 图源:网络

按这个趋势,明年可能就是 " 月薪不足十万者,不足以谈暑假 ",海德公园喂的鸽子才是鸽子,泰晤士河边挖的沙子一定是非同凡响的沙子,填补娃假期空虚的方法仿佛只剩下三种:

花钱,花钱,还是花钱。

▲ 图源:电影《正义联盟》

#1

关于一等暑假,天气还没转热的时候,就有机构来学校做推荐,问我们要不要给小孩报个欧美研学,再不报,就没位置了。

两星期,打折下来才五万多。

我很诧异,之前两个人去法国玩小半月都没花这么多,娃上两星期课,住学校宿舍,吃普通食堂,需要花这么多钱?物价涨得真快。

机构说,钱不重要,重要是让孩子感受名校美好的氛围,激发她内心深处的自驱力。

就相当于把梦想具像化,这样人才有逐梦的动力。

▲ 图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真的吗?

我想起知乎上,有人提问:

" 研学游 " 是智商税吗,怎样 " 研学 " 才能不花冤枉钱?

最高赞回答是:

看你怎么想,如果你的心态是通过 " 研学游 ",让孩子提前感受 " 名校的学术氛围 "、" 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热爱 "、" 早日树立考取清北的人生目标 "、" 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 不好意思,这就是标准的智商税。

如果你只想让孩子去体验一下人山人海的特种兵旅游,或者只求把拆家神兽送出去,自己好清静几天,根本不 care 机构鼓吹的什么打卡学术殿堂,那就不是智商税。

关于研学团的实质,作为某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我还真接待过不只一波的青少年 " 研学团 "。

基本都有一条预定好的参观路线,比如从 A 学院的 A 实验室,到 B 学院的 B 实验室,再到 C 学院的 C 实验室……我负责其中一环,流程也非常简单:

在大厅说两句欢迎的客气话——刷卡带他们进实验室——简要介绍实验室的高大上之处——带他们逛一圈,尽可能用浅显的语言科普几个高端设备——交流答疑——再来两句诸如 " 好好加油,希望你们以后能成为我学弟学妹 " 之类的客气话——结束。

全套流程下来不超过 15 分钟,体验就是:走马观花,逢场作戏。

首先,他们的安排往往非常紧张,留给我的时间不多,如果讲太细,带队老师还会催;

其次,他们是一个团,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乌央乌央的,可能前面小朋友都快看完了,后面那几个还没进来;

最后,小朋友可能刚开始还有新鲜感,但看到后面,无论你是什么重点实验室,对他们来说就三个字:听不懂,很无趣,进来只为蹭会儿空调。

当然,以上这段大实话可能有很多人不爱听。

插播一句:

关于国内清北研学游的坑,前几天三联也专门做了期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查看

另一位曾负责接待来斯坦福参观的国内中小学生团导游,也讲述了他熟悉的奇葩游学坑

比如,斯坦福有个规定,要求旅游大巴购买校园停车许可,年费大概是一千刀左右。很多游学团为了省钱,没买停车许可,又怕无证停车罚款,就把车停在校外,让学生沿着棕榈大道走去校园,一来一回就是 40 分钟。

因为参观时间被压缩,说好的教堂、胡佛塔,基本就是转一下,反正学生也无精打采,参观的时候都懒得听介绍,上午金门大桥,中午伯克利,下午斯坦福,早累瘫掉了。

最后大家都走不动了,逛完 main quad 后就到附近喷泉处猛拍照发朋友圈。

又比如家长喜闻乐见的环节:" 零距离体验斯坦福课堂 "。

往往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两个老师带一群中国学生冲进教室,各自找空位坐下,没给任课老师作出任何解释,但也很安静,不扰乱课堂秩序。

在尴尬的气氛中,任课老师继续讲课。

其实没有相关学习基础和语言基础,基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

因为听不懂,很多学生体验五分钟后就开始走神、玩手机,这样僵硬地坐了大概一小时后,就在两个老师的带领下,起身离开教室。

可以想象,这样的体验有什么用,娃是能学习课程内容,还是可以参与课程讨论?

除此之外,机票住宿也是坑。

很多机构都会按正常机票报价给家长,但预订就是转机的经济航班。住宿费更夸张,法制日报曾报道,16 年到多伦多大学的游学团费用,仅住宿一项高达 4 周 5000 美元,但该校学生住校费用仅为每月 680 美元,中介在每个参加游学的娃身上至少要赚上万元住宿费。

最后,知友们开玩笑地总结:

要问谁最喜欢 " 暑假鄙视链 ",肯定是机构老板。

所有在教育里挣大钱的公司都只有一个商业模式,那就是最大程度地发现、制造、利用和变现家长的焦虑和攀比心理。

只有大家都来追捧 " 见识更大世界,成为更好自己 " 的梦,天价游学团才有了存在价值。

至于小孩幸不幸福,不知道,也没人太关心,反正爹妈发朋友圈的时候,应该感觉挺幸福的。

#2

关于二等暑假,千寻以前也去过,暑假的桨板营,寒假的滑雪营都尝试过。

但尝试过后就知道,短短几天,也就是在这项运动门边望了望,一旦结营,那就是如梦如幻境。

不知道其它小孩怎么样,反正我们家从来就没说过,妈妈,我还要去冲浪,我觉得冲浪好好玩,我想要学得更好。

我不是说这种夏令营不好,它们对孩子成长或许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响,只是像我们家这种小孩,花很多钱,她惦记的也只是从桨板掉水里很好玩,那又何必非得从桨板上掉,游泳池、小溪边都可以 .......

至于三等暑假,实在是不忍心。

着急超什么车呢,那些 985,211 一路拼到现在的同学,请问你觉得你的人生超车了吗?

记得我小时候,暑假基本就是放任自流,爸妈最多在锅里留碗蛋炒饭,其它什么都不操心。

我不是在附近山上抓螃蟹,就是跑镇上图书馆借回厚厚几本小说看得如痴如醉。

尽情荒废着两个月时光,没什么焦虑,也没觉得耽误了啥。

你别说,现在生活过得不如意时,我还是最怀念小时候山上淋瀑布洞里乘凉河里摸螃蟹夜里看星星的暑假自由时光。

今年暑假,我索性让千寻自己安排。

她已不再是几年前 " 任我们摆布 " 的小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她对去欧洲看美术馆,博物馆没兴趣,约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兴致勃勃计划路线去山里撒野。

他们翻过山丘,去到谷底,留恋于一滩溪水,打水仗,用鹅卵石砌水中城堡,去附近汽修店游说老板送了个废弃轮胎改造成游泳圈 .... 嗨得不行。

回来晒得黢黑,小区阿姨看见问她是不是刚从非洲游学回来,她高兴地 " 骗 " 人家,是啊,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

回来好久她都在津津乐道,他们一群小孩是如何用山泉水煮康师傅,用树枝做弓箭准备去林子打猎,用小刀小心翼翼刮下树上凝固的琥珀计划加工成戒指然后在跳蚤市场卖个好价钱 ......

看她神采飞扬地说着,我突然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可能还是更喜欢能亲手摸、亲自参与,热腾腾、活生生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大人觉得高大上的东西。

从简朴程度看,我们这暑假估计连四等都算不上,可那又怎么样呢,小孩一点也不在乎这个,她已经开始计划 8 月再约几个小伙伴,去山里抓萤火虫。

我说那晚上只能住民居哦,可没有大酒店那么舒服。

她丝毫不在意我担心的条件艰苦,只觉得这件事挺酷," 妈妈,我们到时候要先查一下萤火虫的生活习性,要按出没路径画地图,对了,上次去海边玩的头灯一定要记得提醒我带上 ......"

突然有点感触,我的小女孩,她正全心、独立筹划着自己感兴趣的生活。

让那些制造焦虑、自以为是,利用人社会性割韭菜的等级观见鬼去吧,只有小孩自己才知道什么是一等暑假!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 " 我想要 " 更发自肺腑的珍贵和快乐了。

暑假啊,对孩子来说,不是什么超过别人的关键时刻,只是童年最自由最闪耀的时刻。

文章封面: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直播!

标签:

推荐阅读>